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建果树根部的芒果半轮线虫记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芒果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mangiferae Siddiqi,1961)在福建省一些果园发生。寄主有龙眼(Euphoria longana)、荔枝(Litchi chinensis)、芒果(Mangifera indica)、橄榄(Canarium albu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和葡萄(Vitis vinifera)等果树。雌虫唇部正面、环纹和阴门,雄虫侧带以及幼虫角质膜刺突等细微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2.
印度果核芒果象、云南果核芒果象均是云南芒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害50余种芒果核仁,对三年芒果危害率为41.3%~67.%,对象牙芒果危害率为42.2%~78.0%。印度果核芒果象占总数的76.3%~88.9%,云南果核芒果象占11.1%~23.7%。其生物学小佳和发生危害规律近似。在云南景谷地区一年发生一代。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对三年芒果危害率降为10.9%,象牙芒果降为11.7%。  相似文献   
3.
广西杧果象牙品种发生的果腐病,经病原鉴定,其种类为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杧果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roai et Sharma)。这2种菌均可侵染杧果引起果腐病,其病状虽有相似性,但病症有明显差异。杧果炭疽菌果腐病病斑上生轮纹状小黑点,其顶端有黄褐色颗粒状物;杧果大茎点菌果腐病病斑生小黑点,小而密,其上无颗粒状物。  相似文献   
4.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 ℃,致死温度为60 ℃,10 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病菌45 d和30 d,酚类代谢相关酶中PAL活性变化与总酚含量变化趋势相同,POD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直线上升。F.mangiferae侵染对杧果酚类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可干扰杧果顶芽内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变化,影响其相关酶活性,降低杧果对病菌的抵抗能力。杧果酚代谢紊乱失衡可能是病菌的重要致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分离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内生真菌,研究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因素、季节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结果表明: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差异,茶树中最高,油茶次之,山茶最低;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差异;1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实生苗中没有分离到芒果球座菌;随实生苗的生长,芒果球座菌感染逐步增多.结合枯叶和空气中真菌孢子检测结果可知: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茶园扩散.而在扦插苗中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结果说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也可以通过存在于插穗中的菌丝体扩散到下一代,在茶园进行垂直传播.因此,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7.
芒果芽瘿螨,在中国为新记录,是危害我国芒果树芽部的新害螨。据1986—1987年在海南调查,嫩芽最高受害率达87.5%。室温26—32℃下饲养从卵到成螨出现历期13—17天,其中卵期平均5.5天,若螨期平均9.5天。螨的数量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最少的,5月中旬开始增加,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发生高峰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第二高峰期。室内试验结果,用50%硫磺胶悬剂4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台农一号’芒果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和贮藏温度对采后芒果蒂腐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病斑直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9 kJ/m 2辐照能显著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诱导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升高,降低可溶性蛋白质的消耗,提高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活力,抑制丙二醛的生成;9.8 kJ/m 2辐照会破坏植物细胞损伤,削弱类黄酮、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上的诱导作用。与25 ℃相比,13 ℃下贮藏可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维持较高的总酚、类黄酮含量,抑制丙二醛的生成,延迟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力的达到峰值的时间。4.9 kJ/m 2,13 ℃的处理对芒果蒂腐病抑制和品质维持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可靠、准确及操作简便的柑桔黑斑病菌检测方法。采用引物JRGGc,CITRIC1-ITS4,GCP和GCF3-GCR7分别对从柠檬果实黑斑上分离纯化到的黑斑病菌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引物GCP的扩增特异性最好,用其与酶MightyAmp?DNA Polymerase构建检测体系对黑斑病菌的扩增有很高的灵敏度,只需0.2g病斑组织在5h之内即可进行快速鉴定。此研究为柑橘黑斑病菌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的磁性分离特性,结合PCR技术,建立一种简单方便的芒果果核象甲Sternochetus mangiferae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较简便的提取出昆虫的DNA,且用时仅10min左右,相对普通DNA提取试剂盒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